写在前面
初秋时节,《驼铃》声响,军营里又迎来“退伍季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此时,逶迤群山之间,一片金色的向日葵迎风挺立,像是在送别火箭军某部退伍战士。
那里闭塞幽僻、云雾弥漫,一年到头常常见不到太阳。于是,官兵们将向日葵的种子埋在营区附近的土壤里。向阳花开,新兵入伍;向阳花落,老兵离队。但那永远朝向太阳的花盘,成了战士们心里一份沉甸甸的寄托。本期“特别关注”,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老兵与向阳花之间的故事。
向阳花开始凋谢,火箭军某部的老兵也要离队了。
位于大山深处的火箭军某部营区内,几十名即将脱下军装、告别军旅的老兵,站在一处名为“向阳坪”的向阳花田前,静静地凝望着。半晌,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开始采摘向日葵的果实,一个个成熟的花盘摇曳,任凭老兵的指尖拂过“面庞”。
这是属于老兵们的退役仪式,也是属于他们的收获时节。
捧着一颗颗饱满的向日葵籽,中士王雪鸿的思绪回到8年前的那个秋天。那一年,王雪鸿怀揣“导弹梦”加入火箭军,没承想新兵下连,他被分到了保障部队,不仅与梦想相去甚远,而且常年身居深山。他和战友经常在“地下龙宫”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,回到宿舍已是半夜。
一段时间后,他的内心开始焦躁起来,不愿接受自己的军旅岁月就这么无声消逝。连队指导员周翔宇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,带着他来到向阳坪。在那里,王雪鸿听到了这样一件往事。
多年前,一位老班长的妻子得知丈夫整天在洞库里工作,经常见不到阳光,于是就在丈夫休假返营时,递给他一包葵花籽,嘱咐他种在“地下龙宫”外。这样,无论昼夜晴雨,他每次一出洞库,就能见到许许多多的“小太阳”。
这位老班长虽然早已退伍,但“种太阳”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。寂寞山中,云卷云舒,花开花落,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,向阳花种了一季又一季,饱含着“国宝卫士”对岗位、对党最长情的告白。
“这里的环境的确艰苦,但我们的使命无上光荣、责任无比重大。”周翔宇最后总结道,“向日葵生命力旺盛且永远向阳而生,就像咱们官兵一样,永远红心向党、默默坚守、心里有光。”
周翔宇的话像一抹暖阳,抚平了王雪鸿内心的不安,也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颗向阳花的种子。而种子一旦发芽,便开始拔节生长、开枝散叶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雪鸿依旧很少见到太阳,内心却感到充实和满足。每天工作结束,他都会去向阳坪看一看,为向日葵灌溉施肥。日复一日,他见证着自己与向阳花共同成长,扎根深山的信念也更加坚定。
打开盖子,将葵花籽一粒粒放进瓶中。此时,中士方子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感,将花盘紧紧拥在怀中,任眼泪扑簌而下。
“我渴望留在大山,这里有我钟爱的事业、亲密的战友,还有我8年的青春……”这是方子成写在留队申请里的一句话。经过多年的高强度作业,他的身体已有些不堪重负。方子成心里明白,离别的时候到了,但当单位征求留队意愿时,他还是难以割舍这份热爱。
“工作的担子交出去了,但我还是不放心。”秉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方子成曾带领战友数十次高标准完成大项任务。退役前的这段时间,他依然没有松懈——为了让新战友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,他将自己8年来的经验心得汇编成册倾囊相授。当战友们翻开厚厚的工作笔记,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圈画,无不被这名老兵的“向阳青春”深深感动。
凝视方子成留给战友的礼物,擅长雕刻的上等兵赵增营想起了他为向阳坪创作的第一件作品——一枚用老树根雕琢的“火箭”。
两年前,赵增营来到山里的那一刻,就被周围的一切吸引:身边可爱淳朴的战友、生机盎然的向阳花、温暖如家的营盘……他希望用自己的创作,将这种“一见钟情”定格成永恒。
如今,在他的影响带动下,向阳坪处处可见战士们制作的小物件:用废铁焊接的“导弹发射车”、用向日葵花瓣拼出的“中国地图”……虽说算不上多么精美,但在大家眼里却如宝藏般无比珍贵。
秋风吹拂,采摘后的向阳坪,只剩下一株株茎秆,但它的根仍深扎在土壤里。不远处,一簇簇新种的向阳花正在怒放,似乎喻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传承。
“班长放心,战位有我!”“班长,一路平安!”采摘结束,战友们涌上前,与退役老兵紧紧相拥,一一话别。
望着瓶子里的葵花籽,老兵们还有说不完的话。“我要把它种在家门口,每当我想这里了,就看看这些花”“以后要是遇到困难,只要看到它们,我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”“当兵的‘花期’虽然结束了,但今后也要一路追光”……
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,脚踏着祖国的大地……”仪式最后,军歌响起,老兵们朝着向阳坪敬了最后一个军礼,转身奔赴人生新的“战场”。
上图:退伍老兵在“向阳之声”广播站合影留念。刘乙举摄(李映虹)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